在农耕地,为了维持作物产量的稳定,每年都会施用堆肥等有机物。接下来就详细介绍,腐殖质的原料–土壤有机物,能带来六大效果

一. 团粒构造的形成

土壤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。在分解的过程中,分解物会与粘土粒子结合,形成单次结合团粒;之后再与其它团粒结合,形成二次结合团粒。……此过程不断重复,形成多次结合团粒。这时的土壤就会变得柔软,作物的根也就能自由伸展。土壤中的空隙也会变多,空气和水的流通变好,因此也能成为,兼具保水力排水性的土壤。

. 增加土壤的缓冲效果

腐殖质和土壤有机物,阳离子交换能力(CEC ) 很高。因此能提升CEC,也就是土壤的保肥力。如此一来,不但能增加,土壤的电流缓冲能力,保持pH值的稳定;同时,土壤蓄积肥料成分的能力,也会增加,提供根部稳定的养分。

三. 养分的供给与储藏

有机物是土壤微生物生存的能量来源。因此土壤中若富含有机物,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也会变强。有机物被分解之后,会形成氮、磷酸等,可让作物吸收的元素形态,将肥料成分提供给作物的根。地温一旦升高,作物的生长就会变得更旺盛,同时微生物也会变得比较活泼。这时会大量产生肥料成分,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。此外,微生物也具有储藏养分的功能。根无法吸收的过剩的肥料成分,会由微生物吸收,并成为菌体储藏起来;待微生物死亡后,便会分解,提供给作物。

. 促进磷的吸收

用于施肥的磷酸,会与土壤中的铝、铁,等物质紧密结合,转换成作物的根,无法吸收的形态。这就是,土壤的磷酸固定作用。在火山灰土壤中,作用特别明显。但是,土壤中若有堆肥等有机物,腐殖质、有机物、糖类等,便会与铝、铁等结合,让磷酸维持,作物可吸收的状态;这就是有机物带来的,磷酸肥料有效化

五. 微量元素的供给源

农田实行连作时,作物经常会缺乏,硼等微量元素。 堆肥等有机物,含有微量元素,因可以提供给作物吸收。另外,腐殖质中的黄腐酸,还能溶出土壤矿物中的微量元素。

六. 保热功能

腐殖质呈深色,能吸收太阳能。可帮助地温上升,促进作物生长。

七. 其它功能

有机物所含的腐殖酸、有机酸,以及维生素、生长素等荷尔蒙,有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。若是在设施栽培等密闭空间,

有机物在土壤中分解后,产生的二氧化碳,亦有助于作物进行同化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