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连作障碍”。
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,
就是轮作。
在水田种植水稻时,
由于注入灌溉水,
土壤处于还原状态。
灌溉水提供各种养分。
到了高温季节,
淹水状态下的农地,
会出现许多藻类和小动物,
为土壤补充有机物。
而冬季排水后成为旱田土壤,
会呈现氧化状态。
这样反复处于干湿交替状态,
不会有连作障碍与地力消耗问题。
相对于此,
旱田的土壤始终处于氧化状态,
且连续栽培类似作物,
因此不断消耗地力,
容易产生连作障碍。
要解决此问题,
就必须进行轮作,
也就是以一定的顺序,
栽培不同品种的作物。
有时也在轮作之间穿插休耕。
在欧洲发展的轮作
轮作在以旱作为主的欧洲,
发展得比较完善。
世界上最古老的轮作,
是栽培小麦,
隔年休耕的 “二圃式” 轮作。
此耕种方式又发展为 “三圃式” 轮作,
也就是将农地分为三区,
栽培秋播的小麦,
与春播的大麦,
同时让一块区域休耕,
以提升产量与地力。
在三圃式轮作中,
有时也会在一部分休耕地上,
种植三叶草,马铃薯或豆类等作物。
十八世纪末,
栽培饲料作物的 “诺福克式” 轮作,
在英国的诺福克郡普及。
诺福克式轮作,
是在春播的大麦,
与秋播的小麦之间,
种植豆科的饲料作物;
又在秋播的小麦,
与春播的大麦之间,
种植作为饲料用的根菜类作物
—芜菁。
这种耕作方法有两个优点:
其一是豆科的饲料作物,
会因为根瘤菌而使氮增加;
其二是饲料用芜菁,
会让表土变得更深。
此轮作不仅能栽培饲料作物,
更能提升地力,
增加产量,
为欧洲带来农业革命。
现代日本发展的轮作
仿效欧洲的三圃式轮作,
以及诺福克式轮作,
在日本发展出新的轮作范例,
轮作的牧草,
采用豆科与禾本科混播的方式。
牧草能让土壤肥沃,
能让表土变得更深的作物,
也选用了更适合的,
— 萝卜。
萝卜能让表土变得更深,
因此能打造出富含养分,
且物理性良好的土壤,
使番茄成长状况良好。
水田轮作
过去有些地方的农家,
为了饲养用于农耕的牛或马,
会利用一部分水田栽种牧草,
作为饲料。
每隔几年栽培一次牧草,
便能得到稳定的收成。
在主要作物收成后,
利用下次播种之前的期间,
水田也可栽培莲花。
附着在莲花根部的根瘤菌,
能让土壤变得肥沃,
提升产量。
微生物菌剂
在很多地方
轮作因各种原因
还得不到有效的实施,
尤其是依赖设施保护、
集群经济效应的经济作物区,
所以补充复合有益微生物
便成为除轮作之外最有效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