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自然土壤的老化

      自然土壤的母材因为风化与生物活动的关系,逐渐(五百年)形成了土壤。 假如把这段期间当作少年期,那么经过一千年后,土壤因为植生的变化而更加发达,于是中间层便在土壤与母材之间诞生了。 在这段期间,腐殖质在表层蓄积,肥沃度也随之提升,因此植物生长茂盛,形成阔叶林。 这就相当于土壤的中年期。

     随着时间流逝,林相渐渐变成了针叶树。土壤的各层继续分化,上层的矿物质出现淋溶现象,铁和铝开始堆积在下层。这时土壤的肥沃度便会逐渐下降,开始老化。 据说这段过程需要花上四百年的时间。土壤的老化现象,在地力消耗迅速的农耕地上更是显著。 在露天旱田和果园,由于雨水中夹带这空气里的碳酸,因此土壤中的钙和镁大量流失; 再加上使用化肥,使得土壤酸化,土地逐渐荒废(老化)。自然土壤的老化,虽然腐殖质不断积累增多,但是表土所含的矿物质逐渐下沉到底土,使得整体的肥沃度呈下降趋势。旱田的老化是因为连作而造成的。

     二、旱田土壤的老化

       在土壤的青壮年期,土壤养分变得充足,作物的根也可以伸展到地下深处,作物的产量便随之提高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农业机械的加压下,使得表土下方出现 “犁底层”, 表土开始蓄积养分。 在此同时,因为连作而出现的病虫害等连作障碍,也逐渐开始出现。

        再经过一段时间, 犁底层逐渐发达,作物的根便无法继续生长,表土开始蓄积盐类,盐基平衡遭到破坏,作物因为健康状况不佳而歉收。养分继续累积在下层的土中。通过淋溶作用渐渐流入地下水中,造成污染。 旱田的土壤就是这样逐渐老化。犁底层的出现,逐渐阻断了作物根系向下的生长,使表土盐类蓄积,对作物不利,病虫害多发。犁底层的发达,使得表土的养分过分蓄积,有盐化、碱化的趋势,作物的收获量反而下降。

      三、水田土壤的老化

       表土所含的铁和锰,虽会因为渗水条件变成可溶性,但土壤里的硫一旦过多,便形成硫化氢,让铁和锰流至下层,因此表土的肥沃度会逐渐降低,开始老化。 土壤一旦开始老化,根部的肥料成分就会消失;而一旦缺铁,产生硫化氢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,对根部造成危害,稻米便会发育不良。表土所含的铁和锰,会逐渐流至下层,因此表土的肥沃度会逐渐降低,开始老化。 水稻也因此发育不良。

       以上举例说明了三种最常见土壤的老化情况。土壤的类型多种多样, 其它类型的土壤情况会有差异,但基本都可以从这三种土壤里面找到相同和相似点。只要搞清楚了土壤老化的原因,就可以对症下药,给土壤延年益寿。